close

十九世紀,後印象派代表之一的荷蘭畫家文森.梵谷,可說是個傳奇的人物。

因為在短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大量吸收了各方經驗,以稱得上瘋狂的動力,畫了約八百幅油畫和相當多的素描與水彩,走出屬於自己的繪畫道路。


就精神疾病層的面來說,梵谷在二十世紀以後成為重要的個案,揭開了整個科學界對精神病患不同的思考角度;因為,身為精神病患的梵谷於發病期間的作品,卻是他創作的巔峰,留下令人驚嘆的生命現象。

這次的報告便是由《Wheatfield with Crows》這幅畫切入,試論他自殺的動機,和背後隱含的意義。


作品描述—
(詳見尚篇網誌)

作品詮釋—
圖畫中逐漸飛近的鴉群因為透視法則而越來越大,但麥田卻沒有因透視而變形,再看三條分岔的小徑,穩定地與土地連結,產生出一種世界向畫家移近,而畫家卻無法靠近世界的狀況,使得畫家(觀者)成為飛近的鴉群的目標。

不過在混亂的畫面中,發現梵谷的對抗,他在抵擋。深藍的天空橫跨整個畫面,大而穩定地處於飽和狀態,而且藍色只在此處出現,接下來是黃色的麥田與小徑的深紅色,最後則是小徑上草的深綠,顏色上所呈現的是穩定而統一的相稱,除了鴉群黑色的不連續性。

在梵谷給他弟弟的信中寫到:「返回那兒後,我便畫起來。畫筆似乎從我手中掉下去。我清楚地知道,我要什麼,並且能夠畫三幅巨作。那是騷亂的天空下的麥海,在試圖表現悲哀和極端孤獨方面,我毫無困難。」因此,在整幅畫作當中,天空似乎是自我全部形像的形塑,彷如在一片看似穩定的藍空中,隱藏混亂的情緒擾動。

黑色的烏鴉在畫面中突破地平線向觀者飛來,急切地突破水平線的連續飛翔,但終究還是朝畫者飛來,梵谷情緒的出口以及之後的自裁,似乎在畫面中說明了一切。

農民為了驚嚇烏鴉,常常使用一種散彈槍。

7月27日,梵谷就是以這把槍射入自己心臟下方。



要成為藝術品,抑或是進入藝術品之中,素材必須經過摧毀破壞。舉例來說,一個隨處可見的石塊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品,就是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家的創作,打破了他原先的的樣貌或定義;所以才會說,素材必須經過破壞才能進入藝術之中。
因此無論人、事、物,凡是進入畫布或藝術品中的東西,都必須是已經被破壞或摧毀的。

那麼先不論到底是誰割了梵谷的耳朵,假使是他自己的話,梵谷會有這種自殘舉動是否代表他有意圖,意圖將自己投入自己的畫中,以完成自己的作品?因為如此一來,他才算畫盡了所有的東西,才算是完成他的藝術作品。

因此,瀕臨瘋狂邊緣的他,在臨死之前畫出的《Wheatfield with Crows》是否可以這樣解釋:畫面中兩條分別左右的小路走出了畫框,代表著無法走入畫中的道路,而唯一條走進畫中卻被擾動的麥田掩沒的小路,則是意味著梵谷發現自殘仍然無法將自己投入畫中,是故通往畫中的道路被湮滅了。

這也間接說明之後他輕生的原因,因為自殘不足,所以梵谷選擇了更進一步、也更激烈的方式——自殺,在創作出這幅畫的麥田舉槍自盡。
因為藉由自殺,他自己便徹底被破壞,象徵著死亡的烏鴉將飛掠過他的上方,而通往畫中的路便通了,他也就完成了自己的藝術作品。

「結束」,也有著「完成」的意思。所以當一切創作的結束,也就代表著一切創作的完成;而且人的肉體是有限的,若要使創作成為無限的,便要消除有限的因素,也就是消除人的肉體。

曾有人說過,梵谷是如此真、如此美好的藝術家,以至於我們這個醜陋的世界不該擁有他,這句話我並不否認,甚至贊同,因為他的畫是如此真切,真切地描繪出的心中的情感,令人動容。
然而,換個較度來看,他這樣的舉動也是這個世界極力避免的,因為以自殺來實現藝術,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希望見到的,就像希特勒之於納粹,史達林之於蘇維埃一般,這樣的藝術品太過於可怕了,畢竟,不管原因或目的為何,它都是以生命作為代價換取而來。

繪畫是梵谷宣洩出自我的情感的出口,所以《Wheatfield with Crows》這幅畫也訴說著他最後的話語。烏鴉的啼叫,天空的烏雲,麥浪的驚懼顫抖,這幅畫彷彿一種惡兆,一個誘惑,一個說明了他掙扎打算自殺投入畫中的惡兆,一個透露了讓他作出最後決定的誘惑。
而這幅誘惑著梵谷的繪畫,在他死後,仍然誘惑著觀者,猶如邀請一般,有著死亡化身的烏鴉迎面撲來,啼叫呢喃地邀請觀者進入畫中,帶給觀看者一股衝擊,為繪畫中透露出來的訊息,感到絲絲興奮的戰慄。


-------------------------------------------------------
嘎哈哈,這是俺哲學論的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琮 的頭像
    子琮

    時忘之域

    子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