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名稱帕拉丁禮拜堂 The Palatine Chapel of Aachen

地點:阿亨Aachen,德國

時代:786-805 A.D.

14b5d1e125304f.jpg

14b5d1e31d7a0e.jpg


簡介:

查理曼在西元800年時在Aachen建立了歐洲中心神聖羅馬帝國,並在這裡建立他的皇宮,其中包括行 宮教堂,也就是現在的帕拉丁禮拜堂的主要建築物中心。

其由許多不同時期基督教建築藝術組合而成的主教座堂其最早及最中心的部分,於786-787年間,教宗Hadrian授權於查理曼大帝,將義大利的大理石 運到Aachen798教堂裡昂貴的柱列立起805年在教宗李奧三世(Leo III.)的宣布下落成。為查理曼的行宮禮拜堂,建築物31米高,直徑約為32米。983年和1881年的修復並於哥德和文藝復興時期增添一些內容。

查理曼大帝在西元814128日駕崩,這個教堂變成了埋葬查里大帝的地方。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一世以神聖之名,將查理大帝的骨頭搬至皇帝神龕。因此埋葬的石棺放置於今日的教堂寶物 室,神龕置於今日平面多邊形哥德式唱詩廳中間。

 

、結構

描述:

八角形平面,有十六個轉角的十字交叉 拱頂。迴廊上是稜錐冠蓋的筒拱。柱子是拉文納的遺風具有精心雕刻之科林斯是柱頭的磨亮花崗岩與大理石圓柱,是從義大利運到Aachen的,其中有些來自拉文納。

西面建築物有著最原來的主要入口大 廳,在上層樓坐有查理曼的寶座,從那兒的視線可越過中央大廳直抵小方型內堂中的主祭壇(內堂往後被哥德是唱詩班席取代)。 建築的這個部分從外部看起來明顯具有所謂的「西面塔堂」特徵:一個與地面齊平的門廊,上面價著大型嵌壁視窗戶,開向室內中廊,左右兩旁有塔樓,內設階梯通 往各樓層。

接近這棟無價的建築物,他的大廳柱 列,青銅格櫺與青銅大門,顯示卡洛林時期工坊創意與高水準藝術。

 

、背景意義

(一)時代背景

公元8世紀晚期至9世紀查理曼大帝及其後繼者在歐洲推行的文藝與科學的復 興運動,被稱為復興古典文化,亦稱為「加洛林的文藝復興」(Carolingian Renaissance 

當時歐洲普遍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除了教士以外,幾乎沒有人會讀 書,而低級教士的水平也是很低的,同樣缺乏教育。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查理曼大帝廣納歐洲的優秀學者來到帝國,恢復和興辦學校圖書館,形成了文藝復興的局面。

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推崇古羅馬巴西利卡式建築,並受當時的拜占庭風格影響,開創了建築史羅馬式建築風格的時代。位於當時首都阿亨的帕拉丁禮拜堂為其代表作。而當帕拉丁禮拜堂還在建造時,查理曼在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由教皇李奧三世(Leo III.)加冕成皇帝,時為800年的聖誕節。

 

(二)建築意涵

少數保留下來卡洛琳時期的建築中,以阿 亨的行宮教堂——仿照拜占庭——拉文納的集中式建築——為箇中翹楚,由一位法蘭克建築師梅茲的歐多(Odo of Meyz)所設計。推測是查理曼大帝是藉由尊崇提奧多利克以繼承者的姿態取得合法的權力,於是在阿亨重複運用拉文納聖維塔裡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的建築模式。阿亨建築的柱子和柱頭也源自於拉文納。然而建築並非直接地複製,而是各自獨立的建築。

建築造形體現了查理曼的思想;八角形被認為是方形和圓型的 綜合體,方形代表世界霸權,圓形象徵精神統制。

 

(三)與聖維塔里教堂的比較 

它缺乏聖維塔里的空間微妙感和神秘氣 氛。它較為厚重;空間受到緊縮,垂直感強於水平感。之稱圓頂的方柱強調結實穩固的效果,圓柱式裝飾意義大於結構作用。

這兩座建築的某些差異僅因建造技術不 同:帕拉丁禮拜堂以大理石鑲面的粗石興建立柱,以硬石搭建拱頂,而非拉文納所使用的青磚和赤陶。其它差異則因功能而定。

 

 

 

四、參考書目 

David JacobsArchitecture,1974年,Newsweek Books,頁72-75

Doreen YarwoodA Chronology of Western Architecture,1987年,Facts on File Publications, 頁36-39

Hugh Honour、John Fleming, 吳介貞等譯,《世 界藝術史》,2001年,木馬文化,頁335、337

Wilfried Koch,陳瑩世譯,《建築風格學》,2009,龍溪圖書,6369

王瑞珠等,《世界建築史——羅曼卷(上)》,2007,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頁96-105

胡允桓、邱秋娟,《世界遺產之旅——上帝聖殿》,2005,中國旅遊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子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